吴三桂实力雄厚,足以与大清分庭抗礼,为何最终还是惨败?
吴三桂老了,死的太早了。战争就是这样,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将领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其余部众是因为信服将领,才能令行禁止,攻必克,战必胜。吴本人就是久经沙场的良将,其敢于反清也是看到清庭能够与之抗衡的将领均已过世,八旗也有腐化的趋势,所以无所畏惧。
当时,满清已入关30年,多尔衮、多铎、鳌拜,连洪成畴也已经去世,当年金戈铁马,纵横南北的将领,吴三桂可谓硕果仅存。
事实上,吴的用兵极其老道,数月时间即攻略广西、湖南数省,可惜没能乘胜扩大战果,反而幻想划江而治,给了满清喘息的机会。再加上吴本人年迈,天不假年,很快挂了。失去了吴三桂的大周,如同失去灵魂的躯体,最终被消灭。
三藩之乱时,吴三桂主要在中线,进军到湖南,在湖北附近与满清对峙,吴三桂忌惮满清骑兵在中原陆地的优势,不愿冒险渡江与八旗对战。但吴三桂指挥军队,在湖南永兴两战两胜,重创广东八旗主力,中线表现的相当抢眼。直到吴三桂去世仍有很大优势。
但吴三桂在西线、东线的盟友特别不给力,西线王辅臣起事后自顾不暇,在汉族绿营兵攻击下选择投降。东线的耿精忠,进军浙江,而台湾的郑氏政权却偷袭后方,反清联盟自乱阵脚,导致东线瓦解。
在平定三藩之乱时,八旗的表现已经不如绿营了。以赵良栋为代表的绿营将领,年龄资历都不如吴三桂,却是新崛起的将星,不仅打败老将王辅臣,而且最终攻克昆明。可以说,三藩之乱是汉族将领的叛乱,而平定三藩之乱的也主要是汉族将领。代表着入关三十年的满清,已经很大程度上被汉族认可了,或者人心思定,吴三桂的号召力还不如异族的君主。
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,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清朝政府一记重拳,而且在发动三藩之乱的前期也是打的清军节节败退,一时间吴三桂的势力遍及数省之广,另外各地反清势力,投机派也纷纷揭竿而起,趁势捞取利益,那么如此轰轰烈烈,如日中天的大好局面,吴三桂又是如何把他玩坏的呢?最终导致失败的呢?
三藩势力分布
目标不明确,意志不坚定
首先吴三桂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,他的起兵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,其实吴三桂起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反对裁撤藩王以求自保,因为吴三桂知道,一旦没了牙的走狗,最终的命运不是归于平凡就是惨遭烹煮,而这都不是他想要的,所以吴三桂起兵的目标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,求一个裂土封王,世代永袭,所以他在面对清军的时候,一方面展示自己的肌肉,自己强大的实力,一方面又不想做得太过,又想与清朝谈判,满足自己的需求,而面对事不可为之际,又直接称帝,想着一门心思干到底,所以说在这种没有一个明确坚定的目标,面对对手时还心存幻想,导致底下人难以全心跟随,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,。
不得民心
吴三桂起兵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,想着借助民族恩怨为自己拉拢到一批支持者,但是明朝最后的根基就是被他挖断的,而且他在云南执政期间也只是为了一己私利,而罔顾底层百姓,所以他的这种起兵动机和目的企图以家国情怀来掩饰的想法,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,压根得不到民众的支持。
内部倾轧,各怀鬼胎
三藩势力之初确实如日中天,但势力组成也是太过于复杂,除了三藩之外还有各地起义势力,明朝残余势力等等,且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起兵的存在,所以说看是强大的背后隐藏的却也是不堪一击,更何况,彼此之间互不信任,勾心斗角,相互征伐,严重削弱了反清实力,给了清朝逐一击破的机会。
吴三桂剧照
综合实力对比差距
以数省之地对抗整个天下,在经济,军事等等各个方面来说,差距都是十分巨大的,而且清朝政权在历经多年的经营之后,已经相对趋于稳定,因此这种硬实力上的对比,吴三桂是不如清朝的,而时间拖得越久这种差距就越大,就如同三国时期蜀汉面对曹魏政权一般,即便说吴三桂此刻是加强版的蜀汉,但名声以及人才上的差距抵消了这种优势,所以说以一隅之地对抗整个天下,实力对比差距很大。
另外,吴三桂年老体衰,精力不足也未尝不是其失败的原因所在。
吴三桂这个人一言难尽,只是一个皮夫之勇的将领。首先在三海关抵抗清朝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,如果当时聪明完全可以靠和清朝的协定,就可以夺李自成江山。他没有,他只是当了清朝的一条狗,这就说明他的智慧不行。第二,到云南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,直接把南明灭亡了。想当初,曾国藩许多次都可以消灭洪秀全 他没有,因为知道洪秀全灭了,也可能就是自己的末日,所以曾国藩对洪秀全都是围而不攻,直到时机成熟。而吴三桂本来可以让南明一直存活,直到需要消灭的时候才动手,给自己创造机会,他没有。第三,吴三桂在最不恰当的 ,儿子还在清政府的时候造反。这样就不可能放开手的同清朝干,只敢打到长江。吴三桂是自己不行,参谋也不行,所以康熙能打败吴三桂不是清朝康熙有多厉害,而是敌人吴三桂太傻,他的灭亡也是必然的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昆明雨污分流挖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昆明雨污分流挖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